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院新闻 -> 正文

摆脱“平庸之恶”,拒做“沉默的大多数” ——思想者讲坛第三讲“沉默的大多数”

编辑: 发布时间:2020-07-01


           为了秉承“个性读书,共同分享,思维碰撞,自由和谐”的理念,综合素养学部思想者团队于10月30日19点在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思想者讲坛之“沉默的大多数”主题讲座。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综合素养部主任王丽荣、主任助理李婧、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家瑜、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张保磊、大英中心孙爱娜老师,及综合素养学部其他老师。
嘉宾致辞
        王丽荣主任为此次活动致辞,她认为思想者这个平台是学生自己的论坛,是师生的学术共同体。我们的思维在这个平台碰撞,我们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启迪。老师们、同学们可以在此互相学习。思想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同学们自己讲,同学们自己评而老师就是给大家搭建这样一个平台,让同学们可以在此绽放思想的光辉。这次活动,不仅仅是评演讲口才,更多的是让同学进行思维的交流。

 
 
(图为王丽荣主任的致辞)
 
 
如果是你,你会选择沉默吗?
        思想者讲坛第三讲的主讲人是来自18级政商一班的李兆伟同学。他以在二战期间,人群中只有August Landmesser拒绝举起右手向纳粹党致歉为例,引出了本期的演讲主题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   
       Augest Landmesser在德国出生,后来加入了纳粹党。在二战纳粹党统治期间,他是唯一一个不认同、不追随纳粹党的人。然而,他的人生却十分悲惨,妻子被送入毒气室、2岁的女儿被扔入集中营、自己三度入狱、最后惨死在战场。

 
         李兆伟提出了一个问题:我们应当打破沉默,挺身而出吗?他从“中庸之道”和“平庸之恶”这两个方面来探究此问题:面对坏人的嚣张,好人为什么沉默?正如面对明目张胆的谎言、惨无人道的暴行、千夫所指的罪恶,国人为什么旁观。无动于衷,漠然置之,甚至默默扭过头去,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。
 
(图为李兆伟同学的演讲时刻)
 
       “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”
          李兆伟从起源、平庸之恶、对未来的影响,这三个方面对沉默的成因进行解释。他通过引用柬埔寨 “红色高棉”时期,该国左派势力残忍迫害国人的事件以及纳粹党规划的“水晶之夜”事件,引出了沉默的起源。一些人的沉默导致了更多人的沉默,一些人的恐惧导致了更多人的恐惧。 
         当暴行发生,观者茫然失措,冷眼相待,无人呐喊,无人反抗这种沉默必将使纳粹党更加肆无忌惮地实施暴行;暴行的猖獗,必将加速恐惧的弥散与传播。接着他又提出,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该关注什么、不该关注什么,该沉默什么,该说什么又不该说什么时,我们早已被权力规训、洗脑。在此,沉默,以及支配沉默的思维,都是出自权力的指令,与对权力的顺从。那么,这时候,沉默就不再需要理由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他认为,个人不能被体制完全同化不应成为不道德体制的实践者最后,他以网络暴力和国人疯狂打砸日本车的行为,进一步道出,我们应该在新时代有自己的新思考,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。
        随后来到了现场观众提问环节。对于崔永元发声却受到生命威胁的事件,李兆伟认为,面对类似情景,如果只有一个人站出来发声时,那么极大可能会被封杀甚至灭口;但当很多个人站出来时,效果会比一个人更好。崔永元的悲剧恰恰来自于发声者只有他一人。对于“沉默是金”这个概念,他则认为每件事情都有它本身的时效性,在不同情况下,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
 
 
 
 
(图为台下同学的提问环节)
 
 
 
 
回望历史,反思战争
    
        在科普环节上,段洁同学通过在废墟痛哭的小男孩、“胜利之吻”、约翰·拉贝人像照、《袖珍战车的拼死之斗》插画这四张图,让大家回望历史,反思战争。

 
(图为段洁同学带来的科普环节)
 
老师点评
        孙爱娜老师对本次演讲进行了点评。她认为李兆伟的演讲相当简洁清晰,具体生动,这次演讲是十分精彩的。同时,孙爱娜老师认为大家需要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,做一个有思考能力的思考者。
 
 
(图为孙爱娜老师的点评时刻)
        黄家瑜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,他认为此次演讲富有哲学性与知识性,演讲引发了大家的思考。思想者平台是开放的,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同学上台发言。
 
(图为黄家瑜老师的总结时刻)
        “说话只要有一个人发声就可以,沉默却需要所有人的配合。”愿下次再有不公的情况发生时,我们都能无畏地勇敢地站起来,拒做“沉默的大多数”,勇敢地成为一名“思想者”。
 
(合照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稿:章培敏、孙龙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排版:李宝欣
摄影:吴敏里、何宇声
审核:刘惠仪、黄沛仪
  • 官方微信公众号

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882 号广州南方学院  版权所有:广州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